强直发病多在10-40岁,以20-30岁为高峰。16岁前发病称为幼年型强直,45岁以后发病称为晚起病强直。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:强直性脊柱炎到了40岁就不发展了,真的是这样吗?
这一年龄段主要还是在校学生,正处于发病早期,以疼痛为主。同时,疼痛症状还会被误认为是生长痛,容易被忽视,不进行治疗,导致病症加重。
这一阶段往往是患者陆续进行治疗的时期,病症往往已到了中晚期。奔走于各大小医院,尝试过不少治疗方法,可面 临的结局是效果不佳,病症依旧反复。
不会发展?往往是由于前期治疗不,脊柱、关节已经粘连融合、弯曲。此刻疼痛往往已经不明显了,患者便误认为病症已经不发展了,这是造成误解的主要原因。
通过统计结果我们发现:多数强直患者都以疼痛轻重作为判定病症好坏的依据,疼痛时治疗,疼痛消失/减轻时误认为病症好转,不再发展了。
强直性脊柱炎误诊或者漏诊没有得到及时诊治,重症患者往往在3-5年内出现脊柱强直和髋关节受累,生活自理困难,如果40岁以后仍不治疗,病情还会发展,这是主要以脊柱和受累的外周关节变形为主。
以上两位患者均是40岁以上,入院时病症还相对严重。强直性脊柱炎到40岁以后就不发展了的说法不攻自破。
前期未经过正规治疗,病症发展至40岁以上,往往已到中晚期。对于中晚期患者而言,除了疼痛症状外,会有不同程度的关节、脊柱粘连受限和驼背。
关节粘连受限未解除的直接后果就是“骨质钙化、关节间隙变窄、关节融合(长死了)”,不仅出现关节功能受限日益加重,甚至会终身弯腰、驼背,残疾瘫痪。如何科学治疗?
借助专科查炎、祛炎设备深层祛除关节腔内无菌性炎症。
采用微创针镜可视找到关节粘连组织,再采用微创松解技术对关节粘连、增生及融合部位进行微创松解、剥离,从而恢复关节活动度。同时采用设备矫正变形脊柱,恢复正常。
恢复骨关节周围微细血管、减轻炎性反应,营养及修复受损骨质,恢复骨关节的支撑功能。同时全身性的免疫调节,恢复机体免疫平衡。机体恶性循环终止、良性循环形成,从而达到抗复发的最终效果。
根据强直患者所表现的不同临床症状、病史、既往治疗、耐药性、遗传特征等进行规范化治疗,祛炎治痛、尽快阻断关节粘连受限,促使病症不再继续发展。恢复最佳功能位置,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。